2025年强基计划报名即将开始,根据往年经验,强基计划招生将于3-4月开始,对于高三来说,这个寒假是了解及准备强基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还有很多考生家长,对于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政策不了解,那很可能会错过很多“低分上名校”的机会!
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各有哪些优势?哪个降分幅度更大呢?应该如何选择呢?今天小编一一为大家解答,一起来看!
强基计划VS综合评价
通过上表,我们能看出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在招生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下面关于二者的详细异同点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院校层次有差别
「强基计划」
建立在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之上,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参与招生的院校是清北等39所原985院校,是我国层次最高、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从往年录取情况看,录取分数大多比高考裸分录取的分数低5-30分。
「综合评价」
招生院校层次广,985、211、双一流、省属重点、普通本科高校、甚至是专科都有。综合评价进入高校大多比统招低5-30分左右,省属重点本科高校能达到20-40分左右。
以下是小编根据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及招生省份分类汇总,2025届考生可作参考!
所学专业有差别
「强基计划」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招生专业既包含基础学科又包含高精尖领域的交叉学科。
强基计划重点专有: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相关专业招生,部分学校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航空航天类,自动化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专业等。
「综合评价」
专业选择广泛,涵盖各校优势学科及王牌专业,同时也包括部分普通专业。
招生对象有差别
「强基计划」
更加注重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也是受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影响。
「综合评价」
一些中外合作的院校会对考生的英语成绩有要求,具体可查看当年各院校的招生简章。
注意:
这两种招生政策均没有对学生竞赛有要求,非竞赛生也可以报考!
录取模式有差别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的录取模式大部分为“8515”模式,即:85%高考成绩,15%校测成绩。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大部分为“8515”、“631”等模式,“631”即:60%高考成绩、30%校测成绩、10%参考综合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学校占比不同,以24年招简为主)
注意:
强基计划的基本录取模式是“8515”,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有很多,基本以“631”为主,从这个录取模式上来看,强基里高考成绩占比较大。
培养方式有差别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的学生入校后会单独编班、单独培养、小班化、导师制,本硕博衔接培养,优秀学生,高校可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得转专业,硕博阶段转段自由度相对高一些。
硕博阶段转段自由度高√
强基生在硕博阶段可选择本学科继续深造,也可选择相关专业交叉学科,甚至有些可以申请其他学院专业(转段率70%以上)
因此,在如今考研难,保研更难的形势下,强基计划硕博衔接的免试攻读政策,竞争更小,成功率更高,只要符合标准的强基生都能保研、直博,对于有深造打算的学生非常利好。
「综合评价」
招生入校后没有特殊的培养模式,是否转专业视各校的规定而定。
注意:
强基计划在培养方式上要比综合评价花费的时间、精力、人力上要多。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强基计划的学费和普通专业一样,而综合评价因大部分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或专业,所以学费一般会偏高。
报考强基综评如何抉择?
强基和综评可以同时报考,建议符合条件的考生两者兼报。针对不同考生有如下报考策略:
针对顶级学霸
对于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考生,且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有兴趣的考生,建议综评强基兼报,多一条升学途径进入名校的几率更高。
综评院校里,可关注国科大、浙大、复旦、上交、南大、港中大(深圳)等校,强基计划可报考清北、华东五校等。
针对中高层次考生
对于成绩中上等的考生,建议关注同层次或更高层次的强基院校,综评可关注针对本省招生的985、211大学及南科大、上科大、北外等。
针对普通学生
平时成绩在560分以上的考生,也可以尝试报考分数相对低一些的强基计划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针对普通学生的综合评价院校,目前有山东省属院校、江苏省属院校、浙江省三位一体院校、上海省属院校,但只有本省的考生才可以报考。
总的来说,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作为多元化的升学途径,各有其独特的优势,无法简单地进行比较。在大多数情况下,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并不冲突,考生可以同时报考,以增加录取的机会,相当于为自己上了双重保险。需要注意的是,强基计划的录取批次早于综合评价,因此在报名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若想在未来的高考中拥有更多的选择,应充分利用时间,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争取更多的升学机会做好充分准备。